《习水县志》记载,袁锦道联合家族中的管事人,在三岔河共开办了40多间加工作坊,包括碾房、染布坊、锅厂、铁厂等。此外,修建于三岔河的陈列馆,展示清嘉庆年间的“执照”复制件显示,袁锦道的产业得到户部许可,准许“免派集差役”。
这些加工作坊的遗址,现在有的依稀可见,是赤水河流域重要的人文资源,也是外地游客到三岔河旅游的打卡点。很多研究者调查后撰文认为,袁锦道是清代实业家、贵州民族工业先驱,其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冲破千年自给自足的经济模式,推动了地方经济现代化,对后世产生了积极影响。
晚年,功成名就的袁锦道,为不朽其名、不朽其业、不朽其身,在三岔河内的百米丹霞峭壁上,开凿岩腔,修建望乡台(后于清光绪年间改称“望仙台”)石窟。望仙台内,除了主窟内供奉的释迦牟尼、迦叶、阿罗及“三官”等大小48尊神像,西窟内塑有着官服的袁锦道及三位妻妾造像,以及“奉旨覃恩宠赐征仕郎题明建坊”的牌坊等。
“寺祠合璧,人神共塑”的望仙台石窟,建于清嘉庆十五年(1810年),是贵州省境内最大的石窟造像群,已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清代曾在南昌府任职的任之楷,是仁怀县吼滩人(今习水县吼滩),系袁锦道表侄。袁锦道修建的望仙台石窟竣工后,其应邀撰写《望乡台遗赞并序》称,袁锦道“卜宅林泉,栽花种竹。习茶千株,树木万条。劈田土以盈仓廪,修崎岖以利往来。家丰业就,赫赫然与当世英雄驰驱”。
此外,袁锦道还在“通川大道”旁,修建了气派的招财牌坊,以及刻有自身坐像和修路功绩文字的“善功志庆”碑。现在,任之楷《望乡台遗赞并序》,以及矗立于山林道路旁的两通“善功志庆”碑,是已知存世不多记载袁锦道产业及功德的文字,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最重要线索。透过它,我们推测认为,袁锦道的产业主要是经营茶叶、木材、田土等。他极大的可能,是仁怀县清代的茶商、木商之一,也是一位具有战略眼光的实干家。
我们还认为,茶叶加工和销售,很可能是袁锦道成年后经商的第一个产业。其时,他或许通过采摘、加工和销售“边茶”,走出大山,赚取了人生“第一桶金”,并开阔了眼界。
历史上,仁怀县是重要的茶产地,茶树资源丰富,宋代开始,产自该地区的茶叶,成为国家战略物资,用于国家对西北的茶马互市。明代,国家在播州设立茶仓,仁怀县的茶叶由国家直接管控。清代曾有川陕商人进驻大山开发茶园,一种以采摘嫩叶加工“细茶”的茶树,被广泛种植,名为“仁怀丛茶”。此外,还有一种“茶高数寻”的“大茶”。
袁锦道家周边山林中,成片分布着许多野生“大茶”。这种茶树,属大乔木型,树高数米到十数米,全叶有成年男子一拃长度。《遵义府志》《嘉庆仁怀县草志》等记载,“大茶即叶茶,味粗”,适合制作红茶等发酵茶,或制作成便于储藏、运输的块状“边茶”,销往西北地区。《遵义府志》又载:“小溪、二郎、土城、吼滩、赤水产茶树,高数寻,额征茶课。按五属惟仁怀产茶,清明后采叶压实为饼……多贩至四川各县。”
但有的资料则认为,袁锦道的第一个产业,是开办于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的扁担厂,其后是棕芊厂、筷子厂、土碗厂等。今天,人们去习水丹霞谷景区旅游,所经过的锅厂坝,以及望仙台下的碾盘遗址,是他办锅厂、纸厂的地方,九沟十八岔中,则分布着他的染坊、铁厂、铧厂、银厂等。
办这么多的工厂,袁锦道的钱从何而来?在习水、綦江等地,很多老辈人口中,还流传着许多关于袁锦道的传说,其中最为有名的,当属袁锦道私造钱币的事。据称,袁锦道为筹集资金办厂,在三岔河内私开铸币厂。被告发后,官府差人将其捉去,袁锦道辩称深箐之中、荒蛮之地,知大清者少,其铸币一是发展经济,二是宣传大清。办理此事的薛钦差认为,袁私铸钱币属实,但使用仍是皇帝年号,根本是为发展实业、造福乡里,并非为谋反,于是说服皇帝不仅释放了袁锦道,还赐封他八品征侍郎。奇怪的是,袁锦道回家的当天早上,他家的母鸡竟然像公鸡一样打鸣,妻子则认为是吉兆,说“公鸡不叫母鸡叫,朝中放回袁锦道”。果然,中午时分,袁锦道便回到家中。为感念薛钦差,袁锦道在他们第一次会面之处崖壁上,刻下“薛公岩”三字。
这只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传说,无文字资料记载。但从事情本身逻辑来说,私铸钱币,在任何朝代都属重罪,无论出于何种缘故,被赦免的可能性极小,更别说还许以官职。我们认为,这个故事之所以能广为流传,主要还是基于袁锦道对乡里的贡献,以及乡人质朴的情感。我们认为,袁锦道的原始资本,或源于祖上积累,或为“八大家族”共同出资,但更大可能是善于经营与积累。
袁锦道最为人称道的,还是修路架桥,至嘉庆十一年(1806年),修通由家乡三岔河通往时仁怀县城(今赤水市区)、四面山(今重庆江津)、綦江、福宝(今合江县)、桐梓等地的道路,使往来商帮交通更为便利,也为自家产业运销创造了条件。据称,道路修通后,三岔河成为当时川南黔北的商贸重镇,大道上商旅络绎不绝,设在两省交界处的栈房,每天早上光是煮稀饭,就要用去50至80斤大米。
1982年,文物部门关于望仙台石窟的公布资料显示,袁锦道修建的道路长300余公里,但随着研究和资料整理深入,人们近年来又发现了更多袁锦道修建和维修的道路。建于三岔河锅厂坝的袁锦道陈列馆展陈内容显示,其修建和维修的道路,累计长2290里(含由三岔河通往各厂坊间的道路840里),最为浩大和艰辛的当属经红圈子的百里“通川大道”,其立碑称“途约数十里,穿崖凿壁,剪碍除险”,袁锦道“未募毫厘,自蠲锱铢,且自奔驰,心力俱到此”。此道由大溪沟出发,经过两岔河、慈竹溪等地后,翻越1480米的洗鱼口,出红洞,与四川连通,可直达长江边的合江码头。
袁锦道的商业梦,也顺着道路,通往远方。
中国酱香酒文化网(Jiangnews.cn)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中国酱香酒文化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国酱香酒文化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酱香酒文化网",违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酱香酒文化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致电,联系电话:0851-22222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