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动态 > 要闻发布 >

【寻仁迹】盐津河桥的变迁

来源: 酱香仁怀  发布时间: 2024-08-13 作者: 敖相梅
在仁怀南部,有一座伫立在盐津河谷之上的大桥,名为盐津河大桥。这里群山环绕,有巨型茅台酒瓶、国酒门等著名的人文景点

【寻仁迹】盐津河桥的变迁

向东望去,是如今的蓉遵高速公路上的茅台大桥,和连通仁怀新老城之间的盐津河二桥。向西俯瞰,是昔日的鸭茅公路盐津河老桥,还有淹没于水下的永济桥。
在盐津河大桥之前,是盐津河峡谷之下的永济桥和仁怀盐津河老桥,架起了仁怀与外界往来的桥梁。
永济桥是仁怀县城迁至中枢镇后,通往鸭溪、遵义、贵阳等地的必经之路,修建于光绪四年(1878年),距县城15里。受到东门河大峡谷的制约,永济桥的特殊地理位置,成为了贵州盐运历史上的重要交通要塞。
清代,赤水河航道疏浚后,茅台渐成“仁岸”中心。四川自贡的井盐,经赤水河逆流而上,在茅台登岸,由盐工们肩挑背驼,输往贵州各地。当时盐工们经三百梯到钟鼓山,绕过仁怀县城,到两路口,由此便分为两条道路:一条去遵义府城及省会贵阳,一条去黔西而远衔滇地。而盐运往鸭溪、遵义、贵阳等地,就需从两路口出发,经闸子门、岩栈口到蚂蝗沟,过盐津关,跨永济桥,才能运往。
永济桥不仅承载了旧时人们的辛劳,它也是古代经济发展的见证。当然,它不仅仅在盐运历史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红军历史上也有它的足迹。
据穆升凡的《三渡赤水河·红军长征过仁怀之四》载:“1935年3月15日作出再次西渡赤水河的部署。红军一、三、五军团从鲁班场撤离战斗之后,分三路向茅台疾进。一路由马鞍山经乡村坝、文昌阁、铜鼓水、乌龟石、赵家坝进抵茅台。一路由枇杷堰、坛厂、怀阳洞、岩栈口、两路口进入仁怀县城,随即经三百梯进抵茅台。一路由冠英场经盐津河、梅子坳进抵茅台。”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1952年鸭茅公路通车,仁怀盐津河老桥代替了原来的永济桥,横跨盐津河,连接起了两岸沟通的纽带,永济桥逐渐退出人们的视线。
【寻仁迹】盐津河桥的变迁

鸭茅公路盐津桥

 

据《仁怀县志》记载,鸭茅公路,从遵义马家湾至茅台镇,称鸭茅公路。全长109公里,县境59公里。在民国二十年(1931年)测量,二十二年动工,毛路修到长干山。民国二十五年测量长岗至中枢,二十九年挖土方,后停工,日久荒废。解放后,1951年4月,省交通厅派工程师进行勘测,7月动工。工程于1952年12月10日完工。
据老一辈人回忆,当时走遵义,只能走盐津河老桥,再经过盘山公路,从河谷地下缓缓而上,快的话都需要30分钟。特别是十三道拐,没有经验的人都不敢在这条公路上行驶。
1964年,大学毕业的季克良,和他的同学徐英(后来,他们结为夫妻),前往茅台工作时,途中前后搭乘了汽车、轮船、火车,花费了3天时间,才走过了2000多公里到达贵阳,从贵阳到茅台250公里又花了4天。多年后,他回忆沿途险峻的盘山公路和盐津河的十三道拐时,依旧印象深刻地:“坐在车上,都看不到前方的路。为了克服恐惧,我双手紧紧地握住座椅前方的扶手。”
当时的遵仁公路属于仁怀的交通要塞,经济地位和战略地位都十分重要,但由于盐津河峡谷公路,是著名的盘山险道,弯多坡陡,交通事故频繁。同时,随着工业经济的不断发展,盐津河老桥不再适应仁怀的发展速度。因此修建盐津河大桥也是仁怀人民多年的夙愿,这不仅在交通战备方面有其重大意义外,还能极大地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上世纪八十年代,在经过数次人大、政协的建议案、提案,以及仁怀县委、县政府多次讨论和研究,或书面向上请示,或派人到省、地和有关部门汇报,终于在1991年同意修建盐津河大桥。
【寻仁迹】盐津河桥的变迁
经过详细的勘察、研究设计,在1993年8月,随着贵州省交通建筑工程公司四分公司的施工队伍进场,盐津河大桥工程正式拉开建设序幕。
已故的原仁怀市政协主席李先安,在盐津河修建之时,任仁怀县副县长,多次参与盐津河大桥建设方案的讨论,建设过程中又参与了相关技术问题的研究处置,还是大桥建成后验收组成员,非常熟悉盐津河修建详情。退休后,为让后人能了解修建盐津河大桥的始终,特将盐津河的修建概况整理成了文章《盐津河大桥修建纪实》,详细记录了盐津河大桥从立项、设计、施工到完工时的详细情况。今天,我们也有幸通过这篇文章,了解到盐津河大桥的修建全过程。
据李先安《盐津河大桥修建纪实》的记载,修建盐津河大桥的过程曲折万分。文中提到,在盐津河大桥修建之初,施工用水是提取盐津河水,在架设提水设施时,没有与水电部门取得联系,没有按水法的规定办理取水登记手续。大桥建设动工仅3个月的时间,盐津河综合利用水库工程也开始修建,水库开工时发现大桥修建工程的取水处距离水库工程的坝基处很近,只有20米。基础开挖放炮要打坏抽水设备,因此而发生了矛盾。最终通过与相关部门及技术人员的多次沟通,施工方昼夜加班架设迁移了大桥修建提水的取水点,才解决了这一问题。
动工后,又发现坝基右侧顶上约有5000立方米以上的一块危岩,危及水坝和水库施工的安全,当时相关人员反复研究,科学计算震波数据,在绝不影响桥墩安全的基础上,采用炸药一次性爆破方案,工程才得以顺利开展。
几经曲折,盐津河大桥在1995年12月25日全桥竣工,全长316米,其中主跨174米,是一座特大跨径的预应力混凝土桁式拱桥。在当时的桁式桥梁中,是我国第二大桥,世界第三大桥。在1998年还获全国桥梁设计一等奖。

【寻仁迹】盐津河桥的变迁

在盐津河大桥即将竣工时,还出现了一小插曲,当时人们知道大桥即将完工后,都迫不及待想要体验一下大桥的便捷,不想走下面远而险的盘山公路。于是便有了很多车辆、行人涌上大桥过往。刚开始施工单位试图阻止,后来车辆实在太多,改为收取施工干扰费办法予以限制,但车辆亦是只增不减。为了行人、车辆安全和不干扰施工,仁怀政府发布通知,在大桥工程未验收交付使用前,禁止行人、车辆通行。终是止住了人、车通行,保证了大桥的顺利完工。
盐津河大桥工程主要建设项目是两个大项目,一是大桥,二是引道。大桥已然竣工,引道工程虽在大桥开始施工前就已经开始,但由于公路施工放炮对大桥施工影响较大,经过一系列调整,1994年2月重新开始修建引道,直至1996年才竣工。
原计划引道工程与大桥同步建成,但由于南岸引道右侧不良地质引起大面积山体顺层滑坡,中途还出现裂缝,施工被迫停止。后采取了预应力钢筋钻孔锚固桩方法治理滑坡,共计完成126根锚固桩。
大桥和引道工程全部完工后,1996年元月进行初验,评定大桥质量等级达到优良。同年6月,经省级验收评定为优良工程。随后盐津河大桥便正式通车,桥上只见来来往往的车辆、行人,一时之间好不热闹。
“通车后,大家都很高兴,再也不用去盐津河谷底绕了,一分钟就可以跑完原来30分钟的路程,省时又省力。”居住在两路口的市民,今年六十二岁的吴德说。
天堑变通途,盐津河大桥的修建,让原本30分钟的路程,只需1分钟就可以跨河到达彼岸,大大缩短了两岸之间的空间距离,从此让一条蜿蜒曲折的盐津峡谷盘山路成为桥下回忆。

【寻仁迹】盐津河桥的变迁

修建盐津河大桥,历时两年零10个月,由中央军委交通战备办、省地交通部门、仁怀市政府、茅台酒厂共同投资1116.88万元。它的建成,对促进黔北、川南经济,加强国防战备,兴仁富民等方面都具有深远意义。
盐津河大桥的修建极大地改变了仁怀面貌,是仁怀市基础设施建设的一大成就,为对外开放,对内搞活,发展仁怀创造了条件。也因此盐津河大桥的修建概况被作为重大事件载入1997年出版的《贵州年鉴》。
随着大桥的修建,在大桥北岸相继建起巨型茅台酒瓶、国酒门等仁怀标志性建筑物,集桥梁景观、峡谷景观、人文景观为一体,这是仁怀酒旅融合的第一批项目。至今,这批项目在酒旅发展中,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996年,因大桥所处的地理位置具有重要的军事战略意义,同时,由于过往车辆和观光人员比较繁杂,为加强对盐津河大桥的保卫工作,仁怀政府申请组织武装民兵日夜守护。同年12月,为了加强对大桥的管理,还建立了专门的管理机构即盐津河大桥管理所。
盐津河大桥作为九十年代重要交通枢纽,车流量大,也因此出现了严重病害,存在脆断风险。2013年1月,仁怀市政府决定永久性封闭该桥,禁止一切车辆和行人从桥上经过。并在桥的两侧筑起了1.15米高的封闭式护栏,护栏正中东侧,还刻有“盐津河大桥”五字。

【寻仁迹】盐津河桥的变迁

自此,盐津河大桥开始了它的“退休生活”,和巨型茅台酒瓶、国酒门、温泉酒店,还根据溅落仁怀的火箭助推器残骸,在附近山头上树立一枚火箭模型,作为人文景观。这些景观一起作为仁怀对外的一张名片,成为了外来游客的“打卡地”。
随着仁怀城区的不断扩展,以及仁赤高速公路、盐津河二桥的陆续新建,南部新城大道的通达,弥补了盐津河大桥的欠缺,加强了对外交流程度,缩小仁怀与外界沟通的空间,也见证了仁怀的发展之路。
如今,一河之下,老桥与盘山公路,一河之上,新旧四座大桥,共同见证从骡马挑夫运送物资的时代,到现在车水马龙川流不息的景象,更见证仁怀交通以及经济社会日新月异的繁荣发展景象。而按照仁怀城市交通规划,未来的盐津河峡谷上,还将建设多座城市桥梁。

更多推荐新闻

图片新闻

更多音画酱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