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动态 > 要闻发布 >

『仁怀物种』国之大“漆”

来源: 酱香仁怀  发布时间: 2024-08-13 作者: 黄黔华
夏至过后,赤水河两岸的高山,生长于中性钙质土壤中的漆树,开始孕育花蕾。与此同时,在阳光和气温的作用下,漆树体内流动的树液,正在发生奇妙变化。
漆树,别名山漆,漆树科漆树属落叶乔木,是重要的经济林树种。我国漆树品种200多个,栽培种130多个,是世界上漆树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位于赤水河中上游的仁怀市,气候温润,清风徐徐,是漆树的故乡之一,有大约30多个品种,分布在不同的海拔和土壤条件下,尤以向阳、避风、温湿的山谷、山坡居多。
漆树的“漆”字,上木,中人,下水,意为割木流液为水。东汉许慎撰写的《说文解字》释“桼”字曰:“桼,木汁也,可以髹物,从木,象形,桼如水滴而下也。” 
获取漆的方法,充满危险但又十分简单,只需用刀在树干上割一道口子,流出的乳白色树液,便是生漆。生漆与空气接触发生氧化,数小时后变色、干涸结膜。
『仁怀物种』国之大“漆”
摄影:黄震
漆树外皮损伤分泌液汁并结膜现象,被先民觉察和认识后,有人偶然把白色漆液涂刷在器物上,这便有了第一只漆器物。经髹漆的器物不但色泽鲜亮,且经久耐用,于是人们习惯把器物涂刷上漆液。井山头遗址出土的两件木器表明,中国最早的用漆历史,可以追溯到8300年前。
生漆“白赛雪,红似血,黑如铁”,经艺人之手,一件件漆器精美绝伦;在画家挥洒下,一帧帧光彩照人的漆画,令生活精致精细,使世界绚烂如花。最初的漆器,跟玉器等一样,是最珍贵的物品,多用于祭祀,或献于君王。作为礼器的漆器,主要有鼎、锺、钫、豆、盒、簋、俎、觚、觞、罍、樽等,常见于出土文物。战国早期曾侯乙墓出土漆器230多件,其中精美的“彩绘龙凤纹盖豆”,豆盘内与盖内髹红漆,余均髹黑漆,并用红、金色彩绘花纹。盖和器分别由整木雕成,造型气派,色彩艳丽,精美绝伦。
古代仁怀已知年代最早的漆器,出土于今天的习水县黄金湾境内,为汉晋时期遗物,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这一时期,是中国漆艺发展的第一个高峰。唐宋,漆艺继续发展,漆绘、雕花、镶嵌、贴金等技法出现,许多权贵家中,出现戗金银、描金堆漆等工艺的高档漆器。经中国古代丝绸之路尤其是宋代海上丝绸之路,销往各地的中国瓷器、漆器等,惊艳了世界。明清两代,中国漆艺达到了顶峰。
『仁怀物种』国之大“漆”
 
明代,中国形成了五大名漆产地。黄成《髹饰录》是我国古代唯一传世的漆艺专著,记载了漆器制法、原料、工具及漆工禁忌,将漆器分为14类101个品种,在我国漆文化发展史上具有非常重要地位。
赤水河流域的生漆燥性好、漆膜光洁,能“照见美人头”、“提起钓鱼钩”,优于别处,名列中国五大名漆。以大方县为代表的漆器,历史悠久,做工精美,其工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赤水河流域,漆树大多生长于深山密箐,采割野生漆,要翻山越岭,十分艰辛。通常情况下,一棵漆树每年能割到的漆液,约为4两。“百里千刀一斤漆”的说法,广为流传。

『仁怀物种』国之大“漆”

▲大方漆器

最佳的割漆时间,是每年6至9月。而这段时间,流经乌蒙山、大娄山地区的赤水河,两岸山林中蛇虫活跃,即便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尚有虎豹,对穿行密林的割漆人,构成巨大威胁。在这个行业里,有独特的“敬山”仪式,即割漆者进山之前,要进香燃烛、烧纸跪拜,祈求山神保佑平安。
人们为满足生漆使用需求,开始栽培漆树。据《诗经·国风》:“定之方中,作于楚宫。揆之以日,作于楚室。树之榛栗,椅桐梓漆,爰伐琴瑟。”说明在《诗经》时期或更早年代人类已开始人工栽培漆树。而到了汉代,漆园规模是主人社会财富和地位的象征,《史记•货殖列传》称“陈夏千亩漆……此其人皆于千户侯等”。
『仁怀物种』国之大“漆”
西南地区的漆器作品
 
成书于明代的《贵州图经新志》表明,贵州漆树的人工栽培始于唐,经宋元代已引起重视,官府屡“劝民种漆”。清乾隆年间成书的《黔南识略》载,“四境皆丛山密箐,鲜有平畴,多植青麻、桐、茶、漆树,而漆之利更广,四乡所出,岁不下数万斤,农民全赖以资生”。《遵义府志》称,“山野闲地并可多种。家有百株,不劳而获利,可埒十亩田。”此外,《仁怀直隶厅志》《嘉庆仁怀县草志》等,将漆树作为地方重要物产记录。
当代的植物专家,根据植物分类学规则,将中国的漆树细分为200多个品种。不过,民间传统习惯上,人们仅将漆树简单分为大木漆、小木漆。其中,大木漆是指植株高大、耐寒能力强的野生漆树,而人工种植、植株相对较矮的,被称为小木漆。清代郑珍《田居蚕室录》称,“自生者名大木漆,随长随割,无巳时,其汁厚而泽”。小木漆则相对较矮,多为人工栽植,“割五六年即自枯,其品价稍下”。

『仁怀物种』国之大“漆”

此外,资料还记载了一种“不可割,亦不可薪,误烧之,中其烟,则四肢肿溃”的漆树品种。目力所限,我们没能找到这种漆树。不过,以亲身经历和受访对象描述,几乎所有漆树,都会导致人身体过敏,除非自身抗体,并无解药,以至人们大都“谈漆色变”。
生漆及其制品,是中国传统的高附加值土特产品,即能富民,又能为国家提供财税收入,在化学合成涂料大行其市之前,中国几乎所有漆树产区,都非常重视漆产业发展。民国八年(1919年),时赤水河流域的大定县,蚕桑管理员陈永言写了一份报告,称“种桑,不如种漆”,得到上级认可后,在县城郊余家塘(今大方县高家坝)建苗圃培育漆苗,育苗300多万株,分发各乡种植。
『仁怀物种』国之大“漆”

摄影:黄震

漆树虽为贵州重要的经济树种,但面积和产量,向无固定,价随市涨落。如民国十八年(1929)至二十六年(1937),因江西漆商陈荣昌、谌裕太、刘锡太等在汉口、常德设庄,并于铜仁、酉阳、德江三处设分庄收购生漆,致漆价骤涨,产量暴增。这期间,贵州生漆产量达到了一个顶峰,1936年更是占全国生漆产量的一半以上。
仁怀是漆树主要产区。较长一段时间,群众将种植漆树割取生漆、采收漆籽,作为增加收入的途径,清代政府将生漆交易列入百货纳税。《仁怀县志》记载:民国二十年(1931年),仁怀县创办中山林场,育桐、漆苗11万余株,还从凤冈、湄潭两县购入漆苗10万株,分发给群众尤其是富户种植;1958年,仁怀县林业局在长岗乡创办漆树林场,由邓福生担任场长,招收工人25名,采取集中育苗方式,育漆树苗70亩,满足长岗、太阳两个重点地区种植漆树之需。同时,还在长岗、太阳两乡,采取种子点播方式,造林5000亩。
『仁怀物种』国之大“漆”
漆树花蕾
 
《仁怀县志》记载,仁怀县供销社在上世纪80年代以前,对漆树所产生漆、漆籽,以及用漆籽初加工的漆蜡,实行分开收购,并在一段时期辅以奖售政策,以较高配额的粮食、面布等指标数,激励农民交售。其中,即便是采取“售九留一”的收购政策,1966年县供销社仍然收购到漆蜡31吨,生漆6.2吨,是有数据记录的最高年份。仁怀《长岗区志》显示,区供销社1980年收购生漆近8吨,是为该区历史之最。
今天,花色繁多、廉价的化工涂料,快速占据了作为天然涂料生漆的市场,生漆的使用范围缩小,但在航天、航空、航海、电子封装及高端工艺品、家具等领域,生漆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2022年全国市场规模约为75.59亿元。值得一提的是,受传统文化习惯和生态观影响,近年来,生漆在高档家具和高档装饰工程中,使用率有所提高,国内个别地方,也重新将生漆作为一项产业发展,以满足市场所需。尽管如此,传统割漆的艰辛,制漆和作漆工艺质量把控有难度,以及数人因过敏症带来的“谈漆色变”,全国多数漆树林场逐步消失,仅剩零星漆树,分布于田间地角,成为一种生态文化记忆。

更多推荐新闻

图片新闻

更多音画酱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