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吴公岩景区“美酒河”摩崖石刻之下的吴公岩渡口,距今有400多年的历史,曾经是繁荣之极的赤水河盐运渡口之一。该渡口在岩石上凿成,经过百余年的风雨侵蚀,石灰岩的石阶远远看去,白花花的发亮,有的旅游者称之为“雪梯”,成为了与“美酒河”石刻上下辉映的人文景观。
说起这个号称赤水河上第一险绝之地的吴公岩,便不得不提清乾隆年间,带领乡民疏导修浚赤水河的民间义士吴登举的历史故事。
清朝中叶,茅台成为川盐入黔四大口岸中最大的集散地。其中,每年由赤水河运到茅台的盐量,约占整个贵州省的三分之二。
川盐入黔西北,多沿赤水河上溯转运,其中一条路取道茅台,这必经吴公岩。
吴公岩原名“文公岩”,南起马桑坪,北至两河口,全长约五公里。这里两岸山势陡峻,河中水流湍急,险滩接二连三,号称“十里长滩”,十里长滩由16个滩组成,16个滩中,吴公岩滩山势雄奇险峻,怪石突兀狰狞,激流奔腾,漩涡不断,最险最长。船盐至此,不能通航,只能由背盐工背负爬山三十里后装船再运。沿途道路崎岖,翻山越岭,十分艰辛。
清乾隆八年(1743年),云贵总督张广泗倡导疏浚赤水河,以资运物,在民间举贤征工。居住在牛渡河(即桐梓河)畔的吴登举闻讯,日夜兼程,步行至仁怀厅城(今贵州省赤水市)自荐,请奏疏浚赤水河,并具结成文、刺指滴血,以全家兄弟子侄18人性命作保,誓言:“如获恩准,倘有背旨违令,依全家具结治罪。”
吴登举身为米粮渡渡夫,他曾目睹并亲历航运、渡河之艰难,稍有不慎,便会跌落悬崖,粉身碎骨。他深切体悟背盐工背上压着的沉重盐巴,以及他们心中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张广泗见吴登举矢志不移,遂启奏朝廷恩准,以吴登举为首,于第二年二月初四辰时招募民工动工疏浚赤水河。
疏浚赤水河期间,吴登举沿河来往奔走,指挥凿石开滩,和大家露宿风餐,十分艰辛。乾隆十一年三月,二郎滩至“文公岩”一段终于通航。顿时,赤水河上盐运茅台舟楫塞港,热闹非常。
张广泗视察“文公岩”险滩,见吴登举治河大功告成,亲至其家,欲“拟以官封”,但吴登举婉言推辞,不食俸禄。张广泗便题“忠耿过人”四字相赠,并将“文公岩”渡口赐予吴登举收费,以酬其劳。
著箯吴公岭,侧目吴公厓。
飞狮落九天,脚插赤水隈。
奔湍撼不动,怒声天地回。
水怒石益静,万古苍嵬嵬。
蜀盐走贵州,秦商聚茅台。
牵舟至狼滩,龙滩近可挨。
限此十里石,摩牙竞罴豺。
两岸壁削成,自古白不苔。
越山三十里,驮负费其财。
当年吴登举,力欲运道开……
新中国成立以后,仁怀政府又开始组织疏浚赤水河。1955年3月,暗礁中阻的吴公岩路段终于通航,行驶大小木船,上运盐巴,由二郎滩直运茅台。沉寂多年的赤水河上,又恢复了船来人往,富商云集的热闹场面......
时至1997年,茅习公路动工建设,公路修建过程中凿通了美酒河马桑坪至吴公岩石壁路段,结束了吴公岩行路难的历史。也贯通了仁怀市茅台镇、合马镇、美酒河镇及习水县习酒镇等乡镇,成为了黔北川南的重要经济通道。
现在的吴公岩,依托优美的生态环境与厚重的人文历史,摇身一变,成为远近闻名的风景名胜区。在这崇山峻岭间,还有着两项上海大世界基尼斯纪录,分别是世界上最大的摩崖石刻汉字“美酒河”、世界上最长的石刻龙建筑群。“美酒河”三个大字,镌刻在吴公岩绝壁上,字体潇洒稳健,雄放有力,象征着赤水河源远流长,美酒永远飘香。石刻龙群分“东、南、西、北”四海龙王,总长816米,潇洒飘逸的长龙成为景区的特色护栏。两项基尼斯纪录与周围的自然风光交相呼应,引得过往游客连连称赞,拍照留念。
不远处,吴登举的画像依然屹立在吴公岭上,镶刻在石壁上的“吴公岩”三个大字熠熠生辉,成为游客思古怀旧之地。
中国酱香酒文化网(Jiangnews.cn)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中国酱香酒文化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国酱香酒文化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酱香酒文化网",违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酱香酒文化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致电,联系电话:0851-22222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