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下旬,茅台镇上开得正艳的三角梅,一场突来的阵雨,把枝头压得更低。此时,以茅台镇为核心的仁怀市,即将开启酱香白酒生产的新一轮工艺——踩曲。 这是传承了千年的工艺,一年一轮,周而复始。
这个工艺,对参加20余年质检工作的徐兴江了如指掌。但这位国家一级品酒师,更痴迷的是仁怀酱香的神奇,并努力破解着神奇酱香的故事。他认为,仁怀酱香酒的香气,是最复杂的酒香。这种复杂酒香,是天人合一的结果。
神奇酱香:有生命的酒
走进仁怀国家酒检中心,到处弥漫着熟悉的酱香酒香气。这些香气,来自存放于检验室的各种酱香酒——仁怀市境内,所有酒厂生产的酱香白酒,都要送到徐担任副院长的仁怀质检院检测。
这些酱香酒,每天都在生长、成熟。而认为酱香白酒是有生命的酒,是仁怀市绝大多数传统酿酒人的共识。而且,这种生长,贯穿于酿造的全过程。
端午,小麦已经收割入仓。这是制作酿造酱香白酒的酒曲的主要原料。以茅台镇为核心的仁怀市,大大小小的酒企,将收来的小麦粉碎,掺入相应比例的其他原料,堆积起来,并通过人工踩压,使之形成金字塔状的小块状、发酵。
酒曲形成,是一个生命过程的开始。在高温作用下,茅台镇空气中、水中、土中的上千种微生物,被网络到曲堆,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生成菌丝。 这些菌丝,在今后的过程中,会被“移植”装满酒窖,让熟透了的高粱等原料,产生出奇特的反应。经过反复发酵、摊晾、蒸煮后,新酒终于形成。
但此时,酒并没成熟。因此,刚蒸馏出来的酒,被装入土陶制作的坛子里,密封储存。
健康酱香:“不打头”的奥秘
装进坛子的酒,还在生长。“土陶的坛子,有很多肉眼看不见的小孔。这些小孔,是空气流通的通道。”徐兴江说,“坛子里的酒,一些结构不稳定的异杂物质,慢慢被挥发出去,酒分子通过微孔吸氧后发生氧化还原和酯化反应,让小分子聚合成大分子,酒中酸、酯、醇、醛达到更加平衡协调,也有益于基酒老熟”。
正是这样的过程,最终成品的仁怀酱香酒分子稳定,可挥发物少。“这就是喝仁怀酱香酒不易上头、不口干的原因。”徐兴江说,但“不上头、不口干”,需建立在不过量饮酒基础上。
当然,要让仁怀酱香酒“不打头、不口干”,还需要许多程序,并非储存至少三年即可简单实现,还必须通过勾调工艺,使酒精度控制在分子最稳固的53度。
仁怀酱香酒的优势,不仅于此。研究发现,适量饮用正宗的仁怀酱香,有利于人体健康,甚至养颜。比如,发酵过程中,微生物在原料中发生反应,会产生SOD(超氧化物歧化酶)。
徐兴江说,这是已公认的对人体健康十分有益的东西,它可以帮助清除体内部分垃圾。“人们适当饮酒后,会发觉神清气爽。”他说,这就是SOD等在发挥作用。此外,仁怀酱香酒2.0至2.5g/L的总酸含量(主要为乙酸和乳酸)以及微量的吡嗪类、呋喃类、萜烯类化合物等对于人体肝脏、胃肠、心血管等均有益处。
复杂酱香:高粱和土壤的相遇
经过三年储存,挥发掉有害物质的酱香酒,已经成熟。但它们或酸、或苦、或焦糊,还不能饮用。
这种酒,被称为基酒,酒精度不一样,口感不一样,香气也不同。不能直接饮用。比如,第三、四、五轮次的酒,是酱香,第六轮次是焦香,另外其他批次还有糊香、烘焙香等等。 徐兴江认为,仁怀酱香酒是香型最复杂的蒸馏酒。“通过不同轮次及调味酒勾调出来的成品,饱含着酱香、曲香、花香、奶油香和坚果香等。”他说,这是其他白酒无法具备的。
包括他在内,很多科学家都试图破解仁怀酱香酒复杂酱香形成的原因。 除了已知的水、空气、地形等因素,科学家们发现,以茅台镇为核心的地区,被当地人称作朱砂岩的岩层和土壤,非常特殊。“除了铁、锌等元素,还含有钙质。”徐兴江说,含钙质的土壤,被用作窖泥,包裹着窖池里酒糟。这种土壤的透气性很好,也适合微生物的生长、繁衍。
中科院的专家告诉他,这一地区地质构造、土壤和岩层非常特殊,全球都找不到几处。 这是复杂酱香形成的原因么?答案并不肯定。
30多年前,国家曾把茅台的窖池、窖泥,甚至水和有经验的技师,送到百公里外的遵义市城外开展实验。可是,产出的酱香酒虽品质优良,但与仁怀酱香仍有很大区别。
很显然,含钙的紫色土壤,是成就优质酱香酒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并非唯一原因。人们又把目光锁定在赤水河流域特有的糯高粱上,似乎有了发现。 这种颗粒小、坚实、饱满、皮厚的糯红高粱,其支链淀粉含量高达88%以上,极其适于酱香酒工艺的多轮次蒸煮,还富含2%-2.5%的单宁及花青素。“对比试验发现,正是这些单宁和特殊花青素,成就了酱香中的花果香。”徐兴江说。
另外,人们通过实验还发现,仁怀酱香酒的生产工艺、生产流程,以及勾调环节,也可能影响到酱香酒中的香气变化,但这些细节很难捕捉到。“有时候,你发现了,马上组织研究,它却不见了。”徐兴江说,几十年来,像研究微生物群一样,科学家们也在研究仁怀酱香酒的香气。
这些香气的形成原因,可能是原料、工艺、环境、储存、甚至温度和湿度等多种因素聚合后,由人与自然结合催生的结晶,缺一不可,但还没被人们观察到。
中国酱香酒文化网(Jiangnews.cn)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中国酱香酒文化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国酱香酒文化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酱香酒文化网",违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酱香酒文化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致电,联系电话:0851-22222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