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动态 > 要闻发布 >

『仁怀物种』折耳根,仁怀人的“早春第一鲜”

来源: 酱香仁怀  发布时间: 2024-08-13 作者: 沈冰洁

与整个贵州一样,仁怀人对折耳根的爱,是贯穿四季的。

这种土生土长的野菜,是仁怀人餐桌上不可或缺的一道美食。

虽然,折耳根早已被驯化种植,并已实现了规模化种植,但人们更喜欢香气更加浓郁的野生折耳根。因此,每到春天,去田野里挖折耳根,是很多人早春踏青的必备项目。

初春,山野还是一片枯黄,折耳根已迫不及待钻出土来,田埂上、土坎边,溪沟旁,星星点点的紫红,带着春天的生机。

挖折耳根并不复杂,只需在冒出暗红色嫩芽的地方,轻轻刨去浅土,细细白白的嫩根就出现在眼前,要不了多久就能挖上一大袋。或者,有把镰刀或是一根削尖的木棍,也能轻松挖到。

尽管,折耳根的生长地广泛,但最容易挖得的,是长在田埂、土坎上的。不过,在这种地方挖折耳根,也会引来主人家的呵斥声:不要把我家田坎挖垮了!

『仁怀物种』折耳根,仁怀人的“早春第一鲜”

与西南地区其它地方不一样,仁怀人对折耳根“最高端的吃法,是只取尚未展叶的嫩芽及下部极为脆嫩的根部。

把挖回家的折耳根,洗净、掐段,放进盆里,加一把辣椒、蒜泥、少许盐(个别还会放白糖调味),淋上酱油、醋等佐料,撒上香菜搅拌,还未入口,空气中就弥漫着一股独特的清香味。轻轻一咬,根茎中的芬芳爆满口腔。

往往,人们挖折耳根时,还会设法挖几棵野葱。香气更为浓郁且辣口的野葱,与拌折耳根在一起入菜,堪称“绝配”,算得上“早春第一鲜”。

折耳根,即鱼腥草,它的中文名叫蕺菜,是三白草科蕺菜属宿根草本植物。因为民间常挖根食用,遂有“蕺儿根”的俗称,在西南诸省方言中,都称呼为折耳根,还经常会被叫成紫耳根、截耳根、侧耳根等,是云贵川渝广受欢迎的药食同源的佳品。

折耳根的食用史的记载,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是作为一种野菜供贫民充饥。传说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时便会吃这种野菜,一口胆、一口折耳根,腥上加腥、苦上加苦。东汉张衡《南都赋》云:“若其园圃,则有蓼蕺蘘荷。”蕺菜就是折耳根。李时珍将鱼腥草列为菜部,《本草纲目》曰:“其叶腥气,故俗呼为鱼腥草。”唐代苏颂《名医别录》说:“生湿地,山谷阴处亦能蔓生,叶如荞麦而肥,茎紫赤色,江左人好生食,关中谓之菹菜,叶有腥气,故俗称鱼腥草。”

『仁怀物种』折耳根,仁怀人的“早春第一鲜”

所谓江左,是指长江以东,而南都、秦更在遥远的北方。现在最爱食鱼腥草的,可不是“江左人”,更不是“南都”人,而是西南边陲的川黔。令人不解的是,源自“江左”的鱼腥草,为何千年之后,竟南移流行于西南一带,成为人们的珍馐。这个问题至今未得到答案。只知道这个生长在山里的野菜,它于贵州人而言是日常,是深入基因的饮食文化。据不完全统计,仅贵州地区每年就要吃掉20万吨折耳根。

仁怀人吃折耳根的方式,可谓花样百出,可凉拌,可小炒,可炖汤,可泡茶……凉拌的特点是保留原汁原味,他们会将洗干净的折耳根,配上自制的酸菜,或者将折耳根切成小节,配上炸好的花生米,加上各种佐料和油泼辣子拌好,根茎脆嫩、麻辣清爽,又是一道绝佳的下酒菜。清炒的方式也简单,把折耳根洗净后切成小段,当成一种普通的家常食材,按自己的口味习惯炒就可以了,最受欢迎的,便是折耳根炒腊肉。

很多生活在乡镇的老人说,从前折耳根多以凉拌酸菜杆为主,主要是为了下饭,现在生活条件越来越好,折耳根多与肉类搭配,起到解腻养生的作用。

『仁怀物种』折耳根,仁怀人的“早春第一鲜”

不过,这些都是最基本的操作,在仁怀,折耳根的做法多到你无法想象,上到炒菜,下到小吃、蘸水等等,折耳根的身影无处不在。在仁怀,你会发现,糯米饭有折耳根,洋芋粑有折耳根,酸汤鱼有折耳根,丝娃娃有折耳根,烧烤有折耳根,豆腐圆子有折耳根,烤苕皮有折耳根……

“老板,一坨糯米饭,多放点折耳根!”“老板,来碗洋芋,多放点折耳根哈!”这些话已成为很多仁怀人的日常,走在大街小巷,耳边时不时就会冒出这样的字眼,似乎食物中有折耳根,才是一个美食是否“有味”的标准。

仁怀人喜欢吃折耳根,但很多外地人并不喜欢折耳根的味道,他们觉得,折耳根的存在就是大自然满满的恶意。就连李时珍发现它的时候,都难掩“嫌弃之情”,于是才起了个“鱼腥草”的名字。曾经微博上有个话题叫“最难吃的蔬菜”,除了香菜外,折耳根也被很多人提名。就吃货作家汪曾祺也接受不了,他在《五味》中吐槽鱼腥草:“这是什么东西?苦,倒不要紧,它有一股强烈的生鱼腥味,实在招架不了!” 

『仁怀物种』折耳根,仁怀人的“早春第一鲜”

曾经,有位来自山西的朋友评价折耳根的味道:就像三年没换的鱼缸里面那块腐烂的生姜。有泥土味、金属味、还有鱼肉的腥臭味。这些味道混合在一起,能冲破人的天灵盖,让人立马大脑宕机。

但在喜欢吃折耳根的人看来,这鱼腥气恰恰是它的味美之所在,越吃越爱吃。这与苦瓜、臭豆腐的遭遇有一比,让喜爱它的人如痴如醉,也让不喜欢它的人避之不及。

折耳根是一道独特的菜蔬,又是一味中药。中医认为,折耳根味辛、性寒凉,有清热、解毒、利水之功效,可用于治肠炎、痢疾、肾炎水肿及乳腺炎、中耳炎等。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鱼腥草有抗菌、抗病毒、提高机体免疫力、利尿等作用。《本草纲目》云:“主治背疮热肿。用蕺菜捣汁涂,留孔以泄热毒。”如果患有痔疮肿痛,则可用鱼腥草一握,煎汤熏洗,“仍以草挹痔即愈”(《救急方》)。如果有虫牙疼痛发作,鱼腥草可以派上用场。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对此作了详细介绍:拿鱼腥草、花椒、菜子油等捣匀,入泥少许,捣鼓和作如黄豆般的小丸。然后塞入耳内,两边轮换,不可一起用,恐闭耳气,塞一天一夜。

『仁怀物种』折耳根,仁怀人的“早春第一鲜”
传统中药里的鱼腥草(折耳根)
 

20世纪70年代中期,很多药材公司开始大规模种植折耳根为原料,生产鱼腥草注射液。鱼腥草注射液是一种具有抗病毒、抗炎、免疫调节和抗氧化等多种功效的药物,被广泛用于治疗肺脓肿、痰热咳嗽等疾病。在贵州,现在折耳根已经产业化,在生态良好的GMP基地种植生产鱼腥草注射液。

就这样,曾经山野里的一株野草,便开始了它从食用到药用的多彩之路。

或许对于贵州人来说,再没有比折耳根更能承载“故乡”的食物了。每每到了春天,离乡在外的贵州人,心中最想的一定是折耳根。也常常会叫家乡的人邮寄或在网上买上几把粘着泥土的折耳根,重拾故乡的味道。每每打开包裹,那沁人心脾的泥土香和野草香,总会带着一缕缕乡愁,悄悄爬上“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心尖,仿佛只要吃到那味道,一颗想家的心便有了依托。

数千里之外的柬埔寨金边机场大道上,有一家中国餐馆,老板是贵州人,他常会有一些贵州特色菜推出,其中凉拌折耳根和折耳根炒腊肉,经常交替出现在菜单上,并成为吸引客人的“名菜”。这些折耳根,以及朝天椒、花椒等,都是从贵州空运而来,主要供应在当地务工的贵州人。

『仁怀物种』折耳根,仁怀人的“早春第一鲜”
折耳根花

 

餐馆老板说,来自家乡的折耳根,既是舌尖上的美味,也是妈妈的味道,是属于自己的独特记忆。但让他没想到的是,当来自家乡的折耳根,出现在餐馆菜单上后,极受欢迎,一些很多在其他城市工作的人,周末会驱车从西哈努克港赶来,吃上一口来自家乡的折耳根,听一听家乡方言。

折耳根,不只藏匿于舌尖,更徜徉在内心深处。它是味蕾上的乡愁,浓缩着丰富的饮食文化,承载着独特的人文情韵。

现在,市场、商场、小贩卖的折耳根都是人工种植,特有的鱼腥味变淡,适口性增强,一年四季都能吃,深受食者欢迎。近些年,气质独特的折耳根不仅多次登上微博热搜榜引发热议,还频频跨界与咖啡、酸奶、冰激凌、柠檬茶等搭档,不断解锁年轻人的新味蕾。

更多推荐新闻

图片新闻

更多音画酱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