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动态 > 要闻发布 >

『仁怀物种』“鸟界顶流”之鹎鸟

来源: 酱香仁怀  发布时间: 2024-04-09 作者: 陈勇

『仁怀物种』“鸟界顶流”之鹎鸟

春天的清晨,静谧的小院里,最早唱歌的,一定是鹎(bēi鸟。
这是一种十分勤劳的野鸟,尤其是在春季,清晨5点,林子里就能听到它们悦耳的鸣叫。“叫得比鸡早”,是人们对鹎鸟生活习性的描述。
清晨鹎鸟的叫声,被很多文人写进诗歌。如唐代诗人欧阳詹诗句“村店月西出,山林鹎鵊声”,宋代张耒的“三年不听早朝鸡,惭愧高林鹎鵊(jiá)儿”等。
鹎鸟,在仁怀常见的一种鸟类,体长大约在13至28厘米之间,喜欢成群结队,活动在林地边缘的水塘、溪流、沼泽边,或村庄、城市小区的树上。它们不是十分怕人,有时还会歪着小脑袋,站在不远处的枝头上,盯着人看。
『仁怀物种』“鸟界顶流”之鹎鸟
白头鹎
 
当然,鹎鸟“不怕人”的表现,是建立在人本身对它没有敌意的基础上。研究发现,鹎鸟中某些种,具有较高的智商,它能简单模仿其它鸟类的叫声,或学习其它鸟类的筑巢行为,还有“反寄生卵”本领——当杜鹃鸟将卵产在鹎鸟巢穴中时,鹎鸟能根据卵的花纹底色、个头大小、形状等,判定出是否自己所产,并设法清除掉不是自己的卵。曾经饲养过鹎鸟的人撰文称,从幼鸟开始饲养起来的成年鹎鸟,经过训练,能够执行主人发出的一些简单指令,比如打开鸟笼的门栓,或者学习简单的发音单词。
食谱丰富的鹎鸟,主要“吃素”。它们常啄食植物果实、种子,尤其喜欢榕树、石楠、忍冬和大叶女贞、香樟种子。初春,村边的油菜花地,还有随风摇曳的桃、李花枝头,都是它们活跃之所。因为,鲜嫩且清甜可口的花蕾,丰富了它们的食谱。但当几十、上百只聚集在一起,停留在油菜花杆上,啄食刚发出的花蕾时,让农民很头痛并设法驱赶,这也是它们唯一不讨喜之处。

『仁怀物种』“鸟界顶流”之鹎鸟

橙腹叶鹎

 
4月,鹎鸟渐入繁殖高峰,它们的食谱结构,发生了变化。为了后代的快速生长,成鸟会以捕捉昆虫为主,以让孩子们“多吃肉”。鹎鸟每窝产卵4至5枚,由于孩子多,这段时期成鸟的捕食量也大,钻出土来的蚯蚓、蚂蚁,以及刚出茧的蛾子,还有新孵化出来的各类小虫,都是觅食的对象。
鹎鸟,是脊索门动物鸟纲下的一个庞大种族群体,有127属139种355个亚种,中国有4属20种。仁怀城里的楠竹林公园、鹿鸣公园,以及八卦园、苍龙水木年华、银水等地,常见的鹎鸟有黄臀鹎、鹦嘴绿鹎、绿翅鹎、绿翅短脚白喉红臀鹎、橙腹叶鹎、白头鹎等。
『仁怀物种』“鸟界顶流”之鹎鸟
绿翅短脚鹎
 
『仁怀物种』“鸟界顶流”之鹎鸟
 
黄臀鹎
 
仁怀常见鹎鸟中,白头鹎被观察到的不多,但它却是“最有文化”的。属于它的“高光时刻”,是北宋皇帝赵佶(宋徽宗,1082——1135),将它们绘入《腊梅山禽图》,并以其独特的瘦金体题诗:“山禽矜逸态,梅粉弄轻柔。已有丹青约,千秋指白头。”这位书画名气甚大的“艺术皇帝”,以寒梅、黄蜂、兰花、白头鹎等入画,反映当时恶劣的环境,表明自己对艺术坚持与坚守,同时也喻指其政治理想和对臣民拥有高尚品质的期许。
『仁怀物种』“鸟界顶流”之鹎鸟
《腊梅山禽图》局部(图源自网络)
 
白头鹎,因其长大后头顶长一撮白毛而得称,又被称为“白头翁”。其独特的“白头”形态,是“鹤发童颜”的象征,衍生出以其为原型“长春白头”、“白头富贵”、“堂上双白”等吉祥图案。此外,它们还有一个被喻意“白头不相离”的生活习性,即在认为安全的同一地点,它们会连续多年筑巢而不换地方,即便是一只鸟死去,另一只鸟重新配对后,亦不更换。
『仁怀物种』“鸟界顶流”之鹎鸟
白头鹎捕食喂幼鸟(图源自网络)
 
被赋予了众多中国传统文化的白头鹎鸟,也是“最中国”的鸟。资料显示,白头鹎分布非常广,但最常见的地点,是在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它有两个英文名字:Light-vented Bulbul和Chinese Bulbul,其中第二个名字的意思是“中国鹎”,命名于1789年。不知当时的命名者,是基于白头鹎在中国数量多、分布地域广,还是带有中国文化色彩,抑或什么别的原因,将它命名为“中国鹎”。
 

更多推荐新闻

图片新闻

更多音画酱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