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动态 > 要闻发布 >

【寻仁迹】仁怀酒旅“地标”的故事

来源: 未知  发布时间: 2024-01-18 作者: 黄黔华
今天,酱香酒的独特的口感,被更多人所喜爱后,人们有了去茅台、去仁怀,看看酱香酒发源地、探寻酱酒奥秘的冲动,同时又被独特文化感染。
 
一切都那么自然,酒与旅,与历史文化,组合为一个新词——酒文旅融合。
 
仁怀,是全国较早酒文旅融合发展的地方。二十多年前,在“开发赤水河旅游,寻找仁怀第二经济增长点”的思路下,尚不为人重视的旅游业,写入政府的工作计划。第一批建设的酒旅“地标”——美酒河摩崖石刻、国酒门、巨型茅台酒瓶、国酒文化城,如今依然是本地人引以为豪、外地人必看景点,成为展示仁怀风物、文化内涵的载体。
 
当时条件下,修建这些标志性工程,无论是创新思路上,还是在技术和财力保障上,在中国西部地区都是排得上号、有远见的策划和工程。

本期《寻仁迹》,我们将讲述这些“地标”背后的故事。

力排众议的“地标”规划
时间回转到1994年。其时,以茅台酒为代表的仁怀酒业,发展到一个新阶段,民营酒企的产品,销往全国市场,并获得国家级奖牌、证书,“仁怀酒”的名气初显。
分析历年经济数据发现,全县以工业为主的第二产业收入,自1991年首次超过第一产业后,快速增长,至1994年已超过一半。同时,以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也出现了翻倍。
也是在这一年,由遵义地区文联组织的“仁怀文化现象研讨会”,以及第五届赤水河之声音乐节,先后在仁怀市举行。
【寻仁迹】仁怀酒旅“地标”的故事
经济趋活,文化渐热。透过这些现象,时仁怀县委、县政府认为,以酒为媒,可以在酒以外,融合文化和自然资源,发展旅游业,实现三次产业的交融发展。当时的一位政府领导,在做说服工作时,这样跟大家说:“起码,你得让人来喝了酒,还有地方可以去耍。他留下来耍,就要住店、吃饭、坐车,就会产生消费,让我们多了一笔收入。” 
此时,由贵州茅台酒厂投资,占地面积3万多平方米的中国酒文化城(现名国酒文化城),已开工建设。这个总建筑面积8000多平方米的建筑群,除了甬道、传统楼阁建筑外,最亮眼的,还是汉、唐、宋、元、明、清及现代风格馆舍,以及中国酒文化历史长廊等,其内容几乎囊括了中国酒的通史。不仅如此,还建设了茅台园林景观。

但旅游业还未得到足够重视,加上过惯了“穷日子”的干部职工,思想上还有顾虑。毕竟,这一年,因为粮油价格上涨厉害,仁怀重新启用了前一年才暂停使用的城镇居民购粮证,规定每人每月供应中等大米10公斤、菜籽油0.5公斤。

【寻仁迹】仁怀酒旅“地标”的故事

县委、县政府还是下决心,要“开发赤水河旅游,寻找仁怀第二经济增长点”,依托川盐入黔、茅台酒、四渡赤水等历史人文资源,发展旅游业,并成立了茅台国际旅游规划办公室(后改为茅台国际旅游开发办公室),着手制定仁怀的第一个旅游规划——茅台国际旅游区发展规划方案。
这个发展规划方案,包括在遵仁公路盐津河大桥一端修建仿古建筑国酒门,峡谷山头修建巨型茅台酒瓶,建设国酒门山庄,以及修建赤水河茅台至两河口段公路,在赤水河崖壁上凿刻摩崖汉字等。

【寻仁迹】仁怀酒旅“地标”的故事

1995年,茅台国际旅游区发展规划方案,通过省级论证。
这一年7月,时中国第一、亚洲第二、世界第三大的桁式组合拱桥——盐津河大桥合拢。同年11月30日,国务院批准撤销仁怀县设立县级仁怀市,仁怀发展进入新阶段。
全国“众筹”建国酒门
也是在这一年,地标建筑国酒门工程开工建设。时任仁怀市旅游事业局副局长的王云庆回忆说,当时想的办法,是通过募捐筹集资金。“我的印象中,光是仁怀糖业烟酒公司,就发动了不少省内外糖酒公司捐资金,最少的一万元,最多好像是6.8万元。”王云庆说。

【寻仁迹】仁怀酒旅“地标”的故事

立于国酒门一侧的碑刻《国酒门记》记载,仁怀建设国酒门之举,得到全国三十多个省、市、区及港澳台和日本79家友好单位的支持,给予了热情的赞助。
雍容华丽、庄严典雅的国酒门,位于遵仁公路上,高18.6米,宽23.8米。其主门高7.8米,宽9米,为四柱三门一殿两亭五檐的牌楼亭阁式建筑。拱额上,是贵州茅台酒厂原党委书记邹开良所书“国酒门”。
国酒门上的中国古建元素,文化内涵丰富。楼顶飞檐上,正面塑有雄狮,背面塑有大象,檐脊正中为二龙抢宝塑像。此外,两层褚色琉璃瓦组成的飞檐,以及朱红门柱、“中国红”大理石镶嵌的楼壁等,无不显示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厚重。

【寻仁迹】仁怀酒旅“地标”的故事

国酒门前耸立的蟠龙华表。四根雕刻精美的华表,为本地所产砂石雕刻而成,而绘图者和雕刻者,均是仁怀本地匠人。其中,承担绘画工作的,是家住赤水河边的任安强,其长期从事傩画等民俗图案绘制。“有人找到我,说让去帮着画点画。”他说,去了后,才知道是要绘制国酒门的石刻底图。
尽管,之前有过为中国酒文化城绘制人物雕像底图的经历,但面对华表这种庄重之物的绘图,任安强心里没谱。“我先用粉笔,在石头上画了个样,大家都觉得可以了,才用毛笔蘸着墨水绘画。”任安强说。
这之后,任安强成了仁怀首批旅游设施建设工程的“御用”画师。吴公岩河段的石刻长龙,合马的石刻山羊,以及沿河公路旁的汉代铜鼓、铺首衔环壶等文物雕塑底图,都出自他手。

【寻仁迹】仁怀酒旅“地标”的故事

承担华表及周边护栏石刻工程的,是一位名叫陈大恒(音)的本地石匠。他所带领的石匠队伍,在仁怀小有名气,之前承担了中国酒文化城的部分石刻工程,后来又雕刻了列入大世界吉尼斯之最的吴公岩石刻长龙等。
1996年初,时任贵州省副省长楼继伟到仁怀调研,重点视察了盐津河大桥河和国酒门工程,对仁怀的旅游产业思路给予高度评价。同年,仁怀市在茅台国际旅游开发办的基础上,加挂了仁怀市旅游事业局的牌子。当时,贵州乃至中国西部地区,仅极少数的县设立了旅游部门。
这时,另一项“地标”工程,也在国酒门旁的山头上开工建设。它,就是后来绝大多数来仁怀旅游者必到的经典景点——巨型茅台酒瓶。著名书法家、原人民日报社社长邵华泽,为之题写“天下第一瓶”。
这个巨型茅台酒瓶,高31.25米,直径10.2米,体积1469.33立方米,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实物广告,被列入大世界吉尼斯之最。据测算,这个“茅台酒瓶”如果用来装茅台酒,能容纳500毫升规格的茅台酒2938660瓶。

【寻仁迹】仁怀酒旅“地标”的故事

巨型茅台酒瓶内部,有6层楼高。游客进入内部,沿旋转楼梯而上,透过窗口,可俯瞰盐津河峡谷壮美风光。作为赤水河一级支流的盐津河,生物多样性丰富度高、风光俊秀,有着厚重的历史人文底蕴,迄今赤水河流域发现最早的酒器——商周大口尊等文物,就出土于峡谷的山洞中。明清时期,作为进入川盐入黔通道必经之地,峡谷上的怀阳洞内,留下众多名人墨宝。
拓出来的“美酒河”
“美酒河”摩崖石刻,位于赤水河吴公岩河段悬崖峭壁上,与周边的石刻长龙公路护栏,以及摩崖石刻汉字群,形成了著名的美酒河景区,成为万千过往游客的“打卡点”。

【寻仁迹】仁怀酒旅“地标”的故事

赤水河边的吴公岩,因清乾隆年间渡夫吴登举以一家十八口性命担保疏浚赤水河航道而得名。清代诗人郑珍经过吴公岩,查访民情、人文,以吴公岩段及“背过山盐”的盐工为背景,写下“蜀盐走贵州,秦商聚茅台”的诗句。
“美酒河”三字,由邵华泽先生书写,于1998年开工凿刻,至1999年完工,是迄今世界上最大的摩崖石刻汉字,入选大世界吉尼斯之最。其中“美”字高41.2米,宽33.05米;“酒”字高31.62米,宽30.42米;“河”字高34.49米,宽32.6米,笔画最宽处6.8米,字刻深1.8米字2.2米。
人们“打卡”“美酒河”石刻的同时,更惊叹仁怀人的创造力,也好奇仁怀人如何将这些汉字刻上悬崖峭壁,并保持笔划不走样。
陈耀平,是“美酒河”摩崖汉字施工组织者之一。他后来回忆时,如此描述了工程艰辛——“近三百米高的危岩上,无路可走……在悬崖上凿出一条羊肠小道供通行和运料,选择崖边的一个溶洞吃住……原本用投影仪,将文字投射到崖壁上指引凿刻,不曾想,白天投影到对面崖壁上,什么也见不到。后来,又准备晚上投影文字,但试过几次,施工极其危险,只得放弃。

【寻仁迹】仁怀酒旅“地标”的故事

1998年10月1日,大家想到了拓字。于是,先用电脑扫描后,将字打在布料上,找准位置,一个一个挂到崖壁上,再将字拓印在石壁上。挂字的时候,负责人就站在河对岸山腰上,举着望远镜,手持对讲机指挥:‘老张,向左3米’,‘朝上一米’。正式破崖刻字,细小的地方用手锤凿,大的地方用山炮轰。这种炮很讲究,只能一点点来,稍有不慎,会伤到崖壁的其他地方,这三个字可以说是‘炮轰’出来的。”
历时近一年,“美酒河”摩崖石刻汉字雕刻完成。时任仁怀市市长谭智勇,为“美酒河”摩崖石刻撰写了《美酒河记》:
千里赤水,源于乌蒙……更有天之灵,地之气,水之魂,人之本,创造出国酒茅台,金奖郎酒,香飘四海,赞誉五洲……四渡赤水,红军精神,千秋伟业英名,后人继承,称为英雄河。改革开放,酒业兴旺,沿河名酒争出,世人瞩目,誉为美酒河。

【寻仁迹】仁怀酒旅“地标”的故事

而今,“美酒河”摩崖石刻汉字,与吴公岩人文故事,有机融合,成为赤水河的一个厚重文化符号,被贵州、四川、云南三省屡屡印上官方画册,摄入电视宣传片,向世界推介。

2020年,鉴于石刻文字颜色淡化、边线风蚀,川黔两地的茅台、郎酒、宋窖、国台、钓鱼台、仁怀酱香酒等酒企,经过商议,决定共同出资,对“美酒河”摩崖石刻进行修复。这次历时8个月的修复工程,除清除笔划内的草木,剔除危岩、重新上漆,还对照原字,对石刻笔划进行了美化,并将摩崖汉字整体刻深了0.5米,使其笔划更显苍劲、有力。

 

后记:

从第一次将旅游作为产业提出,到酒文旅融合发展,仁怀进行了三十年探索和实践。
 

  三十年来,仁怀充分依托传统特色产业,工农旅融合、产城景互动、“红白绿”交相辉映,济社会快速发展,成为贵州首个“双千亿”城市,先后获得“中国酒都”、“中国酱香白酒核心产区”、“世界酱香白酒核心产区”等称号。

今天,以盐运文化、酱酒文化、长征文化等为主的仁怀旅游,与产业高度融合。神采八卦园、茅台酒镇、长岗红色小镇、马桑坪盐运小镇等新景点,结合酒庄游,与传统景点国酒门、巨型茅台酒瓶、美酒河摩崖石刻、国酒文化城等,吸引了大量游客。2023年前11个月,仁怀累计接待游客899.28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10.61亿元,游客人均消费1230元。
 
从国酒门、美酒河摩崖石刻,到酒文旅融合发展,仁怀城市特色和魅力得到进一步彰显,表达形式愈发丰富,影响力持续提升,推动产业不断升级,人民幸福指数不断增强,也刻画出新时代的发展新画卷。

更多推荐新闻

图片新闻

更多音画酱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