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天晚上,他还必须从成都赶回贵阳,参加第二天的调研活动。“我觉得,在成都这个活动很有意义,我必须参加。”他说。
中国酱香白酒核心产区酱酒文化传播大使,由仁怀市酒文化研究会颁授。文思宛是20位酱酒文化传播大使中,惟一的新闻工作者。
文思宛是典型的“报二代”,从小耳濡目睹报刊的出版流程。但成年后的第一份工作,却是寄生虫病防治,直到上世纪80年代末期贵阳晚报公开招考,才得以回归理想。
在报社,文思宛较长时期从事编辑、评论工作,这也使得他对事物的观察与思考,更加理性。走上领导岗位后,他主导培养“专家型记者”,要求报社的记者通过强化业务学习、钻研社科知识,以求厚积薄发。
文思宛获得荣誉的理由,是以一个老新闻工作者的敏锐,较早观察到酱酒复苏,策划并创新传播方式,助推了仁怀产区一路走高。
一组融合报道 把幕后推到台前
贵州白酒产业,是文思宛要求下属长期关注的行业。早在2009年,报社尝试开办了“黔酒在线”,开启媒体、酒企、消费者联动的新模式。当时,包括茅台等一大批仁怀酒企,都与报社开展合作。
但报社对于仁怀酱酒最经典的传播,是在2018年,其影响至今仍在,很多内容还在人们的朋友圈里传播。“我们认为,这是一组划时代的策划报道。”一位老新闻人说。
当时,仁怀市决定授予一批酱香酒匠。文思宛认为,老一辈酿酒人精益求精做品质,传承了酱酒工艺,为后人留下宝贵的技艺,也传承了中国匠人的道德观。他们的兢兢业业、默默奉献,正是工匠精神的体现。报社应当深入通过宣传报道酒匠故事,讲好新时代奋斗故事,弘扬工匠精神,激励下一代。
时任贵阳晚报总编辑的文思宛,在编委会上提出,以报社遵义站为主、多部门配合,抽调文字、图片、视频骨干记者,集中力量打一场融合报道仗。
我们翻看配置的采访团队力量,不得不佩服文思宛的决心——8个人的采访团队,6个拿过省级以上新闻奖一等奖,还有的拿过中国新闻奖、新闻摄影金奖。
这个团队在仁怀集中工作一周,采访了季克良、彭茵、曹大明等7位酱香酒匠。随后,以纸媒、网站、微信、客户端多平台形式,推出系列融合报道“仁怀酱香酒匠”,在行业内外引起巨大反响,累计阅读量超过1亿多次。
有的读者看了报道后,在后台留言,“应当将更多的大师从幕后推到台前,让他们获得更高的尊重”,“让我们看到了工匠们是如何酿造一杯酱酒的,也知道了酱香酒好喝的原因”。还有的读者说,“原以为‘离开茅台镇产不出茅台酒’是夸大其词,但现在知道好酒是天地人共酿的结果,确实无法复制”。
值得提及的是,当时正处于传统媒体转型初期,大家对于如何做融合传播报道没有经验。系列融合报道“仁怀酱香酒匠”,在引起读者关注的同时,也为转型期的传统媒体,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
一场“醉播” 开启酱酒直播“元年”
老报人新任务 担任酱酒文化传播大使
中国酱香酒文化网(Jiangnews.cn)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中国酱香酒文化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国酱香酒文化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酱香酒文化网",违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酱香酒文化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致电,联系电话:0851-22222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