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动态 > 要闻发布 >

【寻仁迹】仁怀茅坝生生桥 承载盐工家族情怀

来源: 酱香仁怀  发布时间: 2023-04-21 作者: 黄黔华 冯泽宇
五马河流出集镇后不久,进入仁怀市茅坝镇的一段幽深峡谷。站在峡谷顶部,俯瞰谷底,行人若蚁。
河谷底部,有一座清代修建的石拱桥,两端皆有石鼓状雕刻。桥头崖壁上,是“生生桥”几个摩崖大字。题字者,是当过遵义知府,也任过上海知县的平翰。
【寻仁迹】仁怀茅坝生生桥 承载盐工家族情怀

平翰题写的“生生桥”

 
这座写进了《续遵义府志》的石拱桥,在民间多被称为“孟家桥”。这种称呼,承载了这石拱桥的由来,更表达了群众对建桥者淳朴的情感。
五马河,原名照渡河。平缓的小河,流过五马集镇周边的坝子后,一路汇聚支流,逐渐壮大,在茅坝镇境内冲入峡谷。昔日盐道,忽而悬于直插云天的崖壁之上,忽而跌落至幽深谷底。
生于清乾隆二十年(公元1755年)的孟启凤,曾是这条盐道上的背盐工之一,早年从茅台背盐到金沙维持生活。
照渡河两岸的盐道,下游湍急的河流,孟启凤不知走过多少遍、趟过多少次,多次亲见同行被河水冲走的情形。他曾立下誓言:等我一旦有了钱,就在这里修一座桥,免得再淹死人!
【寻仁迹】仁怀茅坝生生桥 承载盐工家族情怀

峡谷中的生生桥

 
后来,孟启凤省吃俭用,购买了马匹驼运盐巴,加上儿子成年帮衬,家庭逐渐积累起财富。晚年的他,决定了结修桥心愿。
孟启凤和妻子吴氏,一共养育了四个儿子。开家庭会议时,尽管有一个儿子不同意,但由于有妻子吴氏的全力支持,加之自己掌握财权,修桥之事很快就动工了。
立于桥头的石碑记载,这次修桥,孟启凤动用了“千余金”。但天不遂人愿,即将完工之际,山洪暴发,选址不当的石桥被冲毁。
这是1821年至1822年的事。
钱花了,心愿未了,孟启凤受到打击,曾打算放弃修桥。不过,妻子吴氏劝他要有始有终,继续把桥修好。于是,时隔十多年后,孟启凤从遵义县大天坝请来石匠毛世选、毛维标父子,并和他们一起,沿着照渡河重新选址。
【寻仁迹】仁怀茅坝生生桥 承载盐工家族情怀

桥头石碑

 
立于桥头的石碑称,此时的孟启凤八十有六。同时,因上次修桥,加之遭“贼人所穷”,家中仅有钱四百余串。为了修桥,他卖掉了家里稻米,以及部分田产,才凑齐修桥费用。
但孟启凤最终未能见到大桥落成。他去世后,已有了生员身份的三儿子孟先春,接续了修桥任务,以了父亲心愿。桥头竣工碑显示:“自戊戌年(公元1838年)七月二十六日开山”,至“乙亥年(公元1939年)四月初二日踩桥功完”。
新建的石拱桥长50米,宽5米。桥上,还安装了石鼓鱼龙状护栏,桥拱下悬挂了一柄利剑,以求吉利。

【寻仁迹】仁怀茅坝生生桥 承载盐工家族情怀

【寻仁迹】仁怀茅坝生生桥 承载盐工家族情怀

桥上石鼓鱼龙状护栏一端

 
为了纪念父亲修桥的事迹,孟先春将桥命名为“启凤桥”。时任遵义知府的平翰,在听说孟启凤两次修桥的事迹后,大为欣赏,题写了“生生桥”桥名送给孟先春。孟随后将“生生桥”三字,镌刻于桥头崖壁之上,并铲掉了原来的“启凤桥”三字。
值得提及的是,遵义知府平翰将孟启凤建桥义举上报时任贵州巡抚贺长龄后,贺认为是件好事,又奏请朝廷奖赏。清朝廷按贺长龄所请,赐给“乐善好施”四字,并准许自行建坊。
【寻仁迹】仁怀茅坝生生桥 承载盐工家族情怀

附生了杂草的桥面

 
但直到今天,当地群众中,人们还是习惯这座石拱桥为“孟家桥”,感恩孟启凤及其全家的善举。而静谧峡谷中,附生着杂草却依然坚固的石拱桥,不仅承载了当年川盐入黔带来的繁华,还有盐工孟启凤及其家人为善最乐的情怀。

更多推荐新闻

图片新闻

更多音画酱香